爱空军,专业、客观、明晰的空军网站,涵盖各型飞机、航空武器、军事分析等内容。欢迎航空、空军爱好者加入!      爱空军

轰-6 轰炸机 衍生型号

飞机型号: 
轰-6
飞机类别: 
轰炸机
国  别: 
中国

轰-6 轰炸机 衍生型号

轰-6

苏联图波列夫设计局图-16(Tu-16)在中国的许可生产型号,于1959年首飞。1965年5月14日,中国首架在罗布泊空投核武器(氢弹)试验机在此原型机改装。

轰-6甲(轰6A)

1964年西飞研制生产的图-16国产化型号,采用国产化材料与设备,改进了一些生产工艺与原材料。轰-6甲装备后,根据使用时发现的问题,1970年西飞开始改进自动领航轰炸系统,1980年代初完成测试试飞开始装备。1969年曾利用生产中的一架轰-6甲改装成无人靶机载机,1970年首飞。

轰-6乙(轰6B)

轰-6乙(轰6B)是远程侦查机。1972年西飞展开轰-6甲基础上研制轰-6乙侦察机,在机腹炸弹舱内安装3台大型侦查用照相机,为适应远程侦查的需要还改进了导航、通信、飞行控制、自动驾驶仪等设备。由于机载设备研制缓慢的影响,至1978年完成首飞,1979年定型并装备。1980年中国海军航空兵2架轰-6乙侦察机执行了对南沙群岛首次空中侦查任务。

轰-6丙(轰6C)

轰-6丙(轰6C)电子干扰飞机1977年开始研制,在轰-6甲基础上加装主被动干扰设备、雷达探测对抗设备,机身外部、弹仓安装各种用途的雷达天线罩与刀型天线。1980年首飞,1983年服役。

轰-6 I

1971年西飞开始研制运载核武器的战略轰炸机,命名为轰-6 I型,1975年3月首飞。用4台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贝斯”RB163 MK512型涡轮风扇发动机替代2台涡喷-8型涡轮喷气发动机,两台位于机翼根部原发动机机舱内,另两台采用吊挂方式装在机翼起落架舱外侧。总推力有所提高,巡航耗油量降低25%,最大航程由轰-6的6000千米增加到8000千米,海平面爬升率从原型的18.6米/秒提高到29.7米/秒。但由于大量改进现有的轰-6成本太高,而且“斯贝”发动机的数量和后勤维护很成问题,动力装置无法保证轰-6I的研制在1980年终止。

轰-6丁(轰6D)

轰-6丁(轰6D)是导弹轰炸机。1967年底轰-6作为导弹攻击机的研制正式开始,由于“文化大革命”运动影响1969年中止研制。1975年轰-6导弹攻击机研制再次被提出,由于空军用导弹攻击机研制难度较大,西飞转而根据海军作战需求研制轰-6丁海军导弹攻击机。轰-6丁(轰6D)改进主要集中在装备能够搜索/锁定目标的245型机载雷达和导弹火控装置。该雷达安装在机鼻下的大型雷达罩内,这使得轰-6D非常容易辨认。245型机载雷达在9000米高度对RCS (雷达反射面积)为7500 平方米的海上目标发现距离不小于150千米。其自动领航火控系统具有自动领导航、导弹自动攻击和半自动常规轰炸三大功能。轰-6D装备了弹舱投放/导弹外挂发射系统互联的联合火控系统,能自动搜索跟踪选择的攻击目标,测量、实时计算目标相对运动参数,以令指挥仪发出准确指令,实施对目标的自动攻击或轰炸任务。使用的主要武器为鹰击6号(C-601)空舰导弹。可在1000到9000米高度之间投放该弹。投放后导弹自由下落至850米高度,发动机点火,于500米高度改平;至预订射程时弹载多普勒导航雷达关机,末制导雷达开机捕获目标;随后导弹开始俯冲,命中后三个触发引信起爆战斗部,摧毁敌舰艇目标。两发齐射间隔5〜15秒,对于当时的舰艇来说,这一时间间隔足以导致舰空武器系统缺乏足够的反应时间拦截第二枚导弹。轰-6丁(轰6D)另一个独特的特征是安装在驾驶舱风档前的小型翼状天线,该设备或许是用来充当导弹与载机之间的数据链路。修改了部分结构的设计,取消了机身上的自卫航炮。

轰-6丁(轰6D)装备了具有分别以惯导、指挥仪、自动驾驶仪、多普勒雷达、航向姿态系统交联构成的三种自动导航功能的导航系统。轰-6D装备了自检测甚/超高频电台,具有多频段多功能的优点,并可预选20个波道。在主波道通信同时,能预设救生频率进行信号接收联络,也可自动应急发射呼救信号。通信系统中配备的短波电台、救生电台(每个乘员配备)和机内通话器等设备,可以保证在飞行中飞机与飞机、飞机与地面之间中、近距离的指挥联络和远距离通信联络,机组能用机内通话器进行封闭式通话。为了防止结冰,在机翼、发动机、尾翼以及驾驶员座舱玻璃、领航员瞄准玻璃等部位均有电热或气热加温装置。该型号采用了WQJ-1型 发动机起动机。

首架轰-6丁于1981年8月29日首飞,1984年12月24日轰-6丁通过技术鉴定,1985年通过鉴定批准生产交付使用,也称为“轰-6D”。轰-6丁主要作为反舰导弹载机,保留了原有作战能力。装备了C-601、C-801等多种反舰导弹。该型号1981年开始生产,并且小批量出口伊拉克4架,称为B-6D。1992年轰-6D停产。

轰-6D全机共27个油箱,采用分组式向发动机供油。 装有高灵敏度的感温报警灭火系统,驾驶员可手动操纵灭火。油箱内充入惰性气体。

轰-6E

轰-6E是改进的战略核轰炸机,改进了突防能力,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服役。

轰-6F(轰六-戊)

部分后期生产的轰-6甲等型进行现代化改装的型号,于20世纪90年代实施,重点改进航电系统,改装后重新命名为“轰-6F”。主要改进包括:调整了主仪表板和辅助仪表板,更符合人一机功效原理;增加了惯性导航系统、GPS定位系统、导航信息处理机;换装了领航仪和航向联系盒。实现了惯性导航、GPS导航和多普勒导航等三种导航分系统的“三位一体”,还可与轰炸瞄准系统交联,实施自动瞄准轰炸。该系统采用了卫星导航技术、卡尔曼滤波技术、多余度组合导航技术,具有导航功能强、精度高、可靠性好等特点。可以实施远距离自动导航、机动瞄准和在复杂气象条件下实施低空机动突防。因此使得该型机具备了远距离、远海导航轰炸能力,解决了轰六难以遂行远海作战的问题。取消了不必要的背部和机头航炮,并采用了蓝灰色低可视性新涂装。

轰-6G

轰-6G是一种2004年后才交付部队的新型轰-6改型,突出改善远海超视距对海、对地精确攻击能力,是远程巡航导弹载机,主要攻击武器是“红鸟”(HN)系列巡航导弹。

轰-6H

轰-6H是在中国海军航空兵装备的轰-6D型(轰-6丁/H-6D)的基础上为中国空军研制的,二者外形上的显著区别是在轰-6H的机尾下方多出了一个“蛋包”。轰-6H在媒体上的首次公开亮相是在2005年10月上旬举行的“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演中,挂载两枚鹰击-63防区外攻地巡航导弹对敌方地面目标实施了“外科手术”式打击。轰-6H可携带空地导弹可执行防区外打击的型号,机头下方雷达罩内安装对地搜索雷达,具备低空突防的能力,机翼下有一对外挂架用于挂载战术空对地导弹,机腹带有数据传输系统。1998年12月首飞,1999年批量生产,主要列装空军轰炸航空兵部队。

鹰击-63是一种在“海鹰” 4号反舰导弹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亚音速空地巡航导弹,由一台小型涡轮风扇发动机作为动力,战斗部装有重达500千克的烈性炸药,射程200千米。巡航中段采用惯性/GPS制导,攻击段采用电视指令制导。同时导弹还可以通过数据链从载机或雷达照射机获取目标信息修正巡航轨迹。

轰-6M

轰-6H型的进一步改进型号,每侧机翼下各有两个外挂架,机腹下有一小型外挂架用于挂载小型吊舱。取消了所有自卫用航炮。增加电子压制能力,分别装备了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

轰电-6(HD-6)

轰电-6(HD-6)轰炸-6基础上改装的电子战版本,包含电子对抗措施设备。

轰-6K

轰6最新改型,外观最大的特征就是全新设计带大型雷达罩的机头取代了轰-6机头透明领航舱和颌下雷达,换装新型火控雷达和搜索雷达,将原领航员舱 改装为雷达设备舱。驾驶舱实现“玻璃化”,改进了电子设备,改善了人机工程。机尾与机身融合的锥体用于安装电子设备,取代原轰-6的护尾炮操纵舱。加装GP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修形设计的发动机进气口,增加了进气量,装用俄制D30-KP-2发动机,加大了推力。内部弹仓改为油仓,因此航程,带弹量比原轰6有所增加,轰-6K的最大航程已经达到9000公里左右,作战半径可以达到3500公里。每侧机翼下各有三个外挂架。轰-6K可携带至少6枚射程达到2500公里的长剑-10空射巡航导弹。载员4人,统一安排在机头,分2排,每排2人,分别为驾驶员、副驾驶员、电子战/通信员和领航/轰炸员,全部前向乘坐,安装独立弹射座椅。

2013年4月21日轰6K新型轰炸机携带巡航导弹首次曝光,该机型目前已装备部队,具备向关岛和中南半岛地峡发射远程巡航导弹的能力,是中国战略打击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大意义。轰6K的作战半径超过3500公里,打击能力覆盖第二岛链。 中国获得32台D30-KP-2航空发动机,这些发动机装备轰-6K轰炸机。

轰油-6(HY-6)

轰油-6(HY-6)是中国第一种空中加油机。1990年西飞完成首架轰-6空中加油机的改装,命名为“轰油-6”。1991年12月31日轰油-6与歼-8型战斗机首次对接成功。1995年开始服役。保留PV-23火控系统和导弹挂架。

轰油-6U(HY-6U)

空军改进型HY-6加油机在,去掉PV-23火控系统和244型雷达,也称为H-6U加油机专用。该机在翼下加装两个软式加油吊舱,能为歼-8IID空中加油型战斗机进行加油。该型号取消了机头玻璃镶嵌结构的观察轰炸舱、尾炮等,尾部观察窗略有增大。该改型全机可载油37吨,输油18.5吨,约够6架歼-8D型机使用。对接操作通过仪表指引和目视控制。该型机的导航系统为两套惯性导航系统组成,互为备用,加装了两套塔康导航系统,用于加、受油机空中测距和对地近程导航、定向仪。加装航向姿态系统。机头装有气象雷达。通信系统增加了两套超短波单边带电台、两部保密电台和救生电台。电子对抗设备中增装了雷达告警设备和箔条/红外诱饵投放器。为了实施夜间加油,在左右挂架两侧、左右起落架短舱内侧的尾锥内、后机务舱两侧各装了一个白光灯。加油吊舱也装有指示灯。机翼导弹挂架已经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两个软管加油吊舱(HDU)。吊舱中包括卷在绞盘上的燃油软管和输油泵。

轰油-6D(HY-6D)

轰油-6D(HY-6D)中国海军航空兵装备的空中加油机型号是利用现役轰-6D型改装而来的,保留机头下部大型雷达罩,机腹弹仓改装为燃油舱,每侧机翼下外各挂一个空中加油吊舱,带插头锥管式空中加油装置。取消原尾部护尾航炮,射手舱改为空中加油操纵舱。机尾两侧安装聚光灯用于夜间空中加油照明。保留PV-23火控系统,可以挂载导弹。

轰油-6DU(HY-6DU)

轰油-6DU(HY-6DU)是海军航空兵的空中加油机,改进自HY-6D,也被称为H-6DU的。类似HY-6U,HY-6DU的是一个专门的空中加油机时,其PV-23火控系统从飞机上移除。

B-6D

轰-6D出口型号,出口伊拉克4架。

轰-6 发动机试验台

轰-6改装为发动机试验台,在机腹下吊装一个发动机吊舱,用于进行发动机空中试验,该机序号#086。一直服役20年,由改装的伊尔-76替换。

轰-6 运载火箭发射平台

轰-6改装为运载火箭发射平台,携带13吨的卫星运载火箭在海拔10000米高度发射。在2000年开始空中发射研究,使用固体推进剂火箭(SLV),能够发射到地球轨道一个50公斤的卫星。模拟SLV和轰-6运载火箭发射平台在2006年珠海航展展出。

轰-6靶机运载母机

该型号1969年3月开始研制,1970年首飞,1971年投入试用。装备了少量,用于携带靶-6型高空超音速无人驾驶靶机。主要改进为加装一对翼下挂架,用于挂载2架靶-6。

轰-8I

1970年3月23日, 603研究所负责开发的战略轰炸机被指定H-8 ,以降低成本和开发时间以轰-6(H-6)的机身作为基准。对两种动力选择进行了研究,使用四个WS-6J(Type910 )涡扇发动机,或六个普惠JT-3D型涡扇发动机,但后来没有继续研发。

轰-8II

轰-8II在轰-6基础上增加翼展,加装6台WS-6J涡扇发动机,发动机舱吊挂在机翼上,最后没有继续研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