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31 鹘鹰 战斗机(J-31)
歼-31(J-31)是沈阳飞机工业集团研制的第五代双发中型隐形战斗机,代号“鹘鹰”,其常规气动布局采用双发、单座、固定双斜垂尾、中后掠梯形主机翼、DSI蚌式进气道、内置弹仓。但总体评价,歼-31(J-31)性能仅能算作有一点四代外型的三代机。
歼-31(J-31)主翼后掠角中等,展弦比较小,厚度较薄,位于进气道上缘位置,能提高机身和进气道升力体效应的使用效果。机翼后缘安装有全翼展单块襟翼而没有使用襟翼-副翼分离的设计。单块襟翼是现代战斗机不会采用的设计,采用襟翼-副翼分离设计能保证飞机的灵活操纵性,歼-31为何采取这样的设计方式不得而知,但预料今后必须将其改变。
歼-31(J-31)水平尾翼采用了和主翼类似的设计,平尾前缘和主翼前缘、平尾后缘和主翼后缘相互平行,减少雷达波散射的强波束方向。平尾安装位置较为靠后,平尾后缘在发动机喷管之后。水平尾翼转动轴位于尾翼中前部,对于尾翼的操纵比中置轴(如F-22)需要更大的操作力矩,不利于机动飞行。估计是为了减轻后机身重量才这样设计的。
歼-31(J-31)垂尾(垂直尾翼)采用固定式设计,向外侧倾斜,其倾斜角度同机身(进气道)倾斜角度相同,可以有效降低雷达反射。垂尾面积较大,能提高高速下的方向稳定性。
歼-31(J-31)起落架安装在机翼根部,向前折叠到进气道侧面,这个安装方式是连接强度较强、抗冲击力比好。但起落架整体结构设计落后,整个收起机构较大,占据机内空间。主起落架舱门设计较为原始,没有齿状结构,影响飞机的隐身性能。
歼-31(J-31)采用仿照美国F-35的DSI进气道,DSI进气道(Diverterless Supersonic Inlet 无附面层隔道超音速进气道 ,或蚌式进气道 )DSI进气道是利用一个基于计算流体力学设计的鼓包达到消除空气附面层和对空气进行预压缩的作用,可有效降低进气道重量、减少进气道缝隙数量并降低雷达反截面积。
歼-31(J-31)采用传统的分离座舱盖设计,舱盖向后向上打开,与歼-20的整体式气泡座舱不同,不利于飞机的隐身能力。
歼-31(J-31)采用两台RD-93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RD-93是在前苏联MIG-29战斗机使用的RD-33涡轮风扇发动机基础上发展的,仅仅是小范围改动,没有质的变化。歼-31采用此种发动机,其飞行性能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达到五代机要求的。整体机动性能不会强于F-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