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空军,专业、客观、明晰的空军网站,涵盖各型飞机、航空武器、军事分析等内容。欢迎航空、空军爱好者加入!      爱空军

A-10 雷电II 攻击机 发展历程

飞机型号: 
A-10
飞机类别: 
攻击机
国  别: 
美国

A-10 雷电II 攻击机 发展历程

A-10研制背景

1947年美国空军正式自美国陆军分离,成为独立军种。美国空军仍必须负责提供陆军地面支援任务,而当时陆军方面仅能操作直升机与轻型固定翼机。冷战时期,基于二战的经验,美国空军认为“离前线愈远的目标,对于战争的影响愈大”,因而倾向于主要对敌人后方的目标进行攻击,同时亦强调使用战略或者是战术性核武器,导致地面支援任务的需求和优先度都被降低,此时美国空军大多以退入第二线的战斗机或者是多用途飞机执行这一类任务。

根据50年代陆军在朝鲜战争时与空军合作的经验,以及海军陆战队拥有自己的空中武力支援地面作战的影响,开始积极推动附属于陆军指挥体系下的航空武力,然而反对意见认为除了军种分离时的协议造成相关争议外,并援引二战时的经验,认为最有效的空中武力运用应是在统一的指挥体系下以空军为首,反对陆军的想法。然而为了有效提升机动力与火力,陆军仍在1960年代开始强化直升机的部署,从1961年到1965年陆军的直升机数量增长到5000架。

之后因为越战的作战经验,加上空军本身能够提供支援的机种日趋减少,空军仍较重视执行核武器投掷任务上,使得陆军在1965年自行提出一款重型攻击直升机的研发合约。这个合约要求包括重武装、有装甲、飞行速度超过360公里/时的攻击直升机设计,并以此目标制成一架原型机YAH-65“夏安”(Cheyenne)。

由于陆军的这个举动,加上来自美国国防部的压力,这计划被认为是空军提出A-10原始计划A-X的主要动机。此时美国空军面对两项选择:将对地攻击任务还给陆军,或者是另行发展专用机种。1966年美国空军参谋长John McConnel将军下令对于任务需求展开研究,同年8月的研究报告指出当时空军无适当飞机能够满足陆军对地攻击任务的需要,建议空军研发一种专门设计执行对地攻击任务的机种。其中亦计划此机性能上不能比螺旋桨动力的A-1攻击机低,而成本则须低于海军的A-7攻击机,至此空军正式展开A-X的设计与采购计划。

A-X计划

1966年9月美国空军正式展开攻击机试验计划(Attack Experimental),并且于1967年3月对21家公司发出需求与征求专案计划书,并同步进行如装甲的安排与位置、燃料和液压跟其他系统的布线与保护,以及何处需要多套备用系统等研究方案 。在这个阶段各公司研究的对象大多是类似堪培拉轰炸机大小,双涡轮螺旋桨引擎,重量约在40000到60000磅(18144到27216公斤)范围,生产成本每架约在150万美元的机型。1969年将设计目标重量改为35000磅(15876公斤),动力则改成是涡轮扇发动机,每架生产成本却要求降至1百万美元。计划中改用涡轮扇发动机的原因,是发动机与机身的距离可以缩短,以及安装和维修比较简单,同时散发出的红外线讯号较低,噪音也较小。

1970年A-X的设计需求确定,发动机机型的选择留给参与的厂商自行决定,不过要求涡轮扇发动机的推力需要在7000到10000磅之间。其他的项目包含:

  1. 能携带9500磅(4309公斤)武器装备,在指定地区巡逻两个小时下的作战半径为250英里(402公里)。
  2. 起飞滑跑距离需低于4000英尺(1219米)。
  3. 机动性高,足以在1000英尺(305米)云层高度以下运动自如。
  4. 简化维修,以降低前线机场操作的难度。
  5. 预计将部署600架飞机,每一架的采购成本为1百40万美金(1970年币值)。

除此之外,美国国防部决定采用“先飞再买”(Fly-before-Buy)的新采购制度,试图利用竞争的方式压低成本和提高原型机的性能期望。该方案1970年5月下发给12家公司,其中波音、西科斯、费尔柴德、通用动力、洛克希德与诺斯洛普等公司纷纷提出他们的设计方案,12月空军宣布诺斯洛普和费尔柴德两家公司的设计案获选进入原型机设计与竞标阶段。1971年美国空军将飞机的正式编号送交两家公司:诺斯洛普为YA-9,费尔柴德为YA-10。

第一次试飞:YA-10第一架原型机在1972年5月10日进行,YA-9则是在该月底进行。

A-10 研制与服役

1972年10~12月,经过284个飞行小时的全面对比鉴定试飞,1973年1月美国空军宣布A-10获胜。随即与费尔柴尔德公司签订了价值1.593亿美元的合同,制造10架预生产型飞机供研究、发展、试验和鉴定使用,其中6架用于发展试验,4架用于鉴定。同时与通用电气公司签订2760万美元的合同,订购32台配套发动机。

1975年2月15日原型机首次试飞,同年10月21日第1架生产型飞机首飞。1977年10月形成初步作战能力,装备的第1个作战部队是第354战术战斗机联队,以后相继装备了第355、第81、第174、第434、第10、第23战术战斗机联队和第175、第422、第917、第926战术战斗机群等。

A-10攻击机1975年开始交付,1984年停产,总共生产了713架,其中有30架N/AWA-10。A-10的研制费共计3.285亿美元,其中机体及设备2.11亿美元,发动机3600万美元,机炮1100万美元。空军花费的研究、发展、试验和鉴定费约为4.23亿美元。

A-10在1982年的单价为960万美元,在美空军中算是一种价格低廉的作战飞机。

A-10 雷电 攻击机改进升级

1978年,A-10加装了Pave Penny激光接收吊舱(但这并不能让A-10能独身投放激光导引炸弹)。在1980年,A-10安装惯性导航系统,1999年加装GPS导航系统。

1990年,加装低空安全与目标升级系统Low-Altitude Safety and Targeting Enhancement System(LASTE)。这个系统有多项功能:

  1. 基于在训练时因为低飞导致的坠机意外问题加装地面防撞Ground Collision Avoidance(GCAS)系统,无线电高度表会监视离地高度并将高度显示在HUD上,若低于安全高度,电脑就会以语音发出警告。
  2. 电脑辅助瞄准,电脑根据飞向风速、飞机飞行攻角、飞行高度、炸弹的弹道特性计算出著弹点并显示在HUD之上,让投弹的命中率大为提高。
  3. 精确飞行姿势控制Precision Attitude Control(PAC),飞控系统会自动修正因风及机炮对航向所产生的偏航,飞行员此后发射30mm机炮时不再需用手动修正因发射30mm机炮而产生的偏航,大为提高了命中率。

2005年,A-10得到全面的性能提升,性能提升后的A-10编号为A-10C,总共有356架A-10被提升至A-10C,至2013年完成,花费2.25 亿美元。当中的改良包括了火控系统、电战系统及增加投放精确制导炸弹的能力。详细项目如下:

  1. 换装全新的火控系统,
  2. 改为玻璃化座舱,当中包括两个5.5吋彩色显示器,并能显示移动地图,
  3. 新的数字战术资料链,
  4. 增加使用精确制导武器(例如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及Wind Corrected Munitions Dispenser)的能力,
  5. 增加使目标标定吊舱的能力,例如诺斯洛普格鲁曼的 LITENING targeting pod及洛克希德·马丁的狙击手吊舱Sniper XR,
  6. 加装Remotely Operated Video Enhanced Receiver (ROVER),将机上传感器得到的图象即时传送给地面部队。

2010年,美国空军向雷神公司签发合约,为A-10C加装整合式头盔目标标定系统。

2007年,波音公司得到一份为A-10生产新机翼的合约,将会生产总数242对A-10新机翼,2011年11月,头两架安装了新机翼的A-10首次起飞。安装新机翼是为了延长A-10的寿命年限至2040年。

返回顶部